红色地名故事——中共密县第一个党小组旧址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08-22 11:08:02

刘堂全神庙位于新密市白寨镇刘堂村,这里是中共密县第一个党小组旧址。创建于何时,已无据可考,庙内现存庙宇15间、古柏一棵、文革时期请示台一座、明清及民国碑碣18通,其中最早一通(圆燈碑记)立于大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据此推测,该庙至少有500年历史。1987年3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杨寨农民武装暴动震惊全国

 1928年4月,正值青黄不接,人民群众靠吃康咽菜度日。荥阳县杨寨区反动区长宋千甫不顾人民群众死活,纠集流氓恶势力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针对这种情况,省委特支决定把矛头直指杨寨区公署,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4月14日午夜,50多名暴动队员在水磨村的大柏树林集合。李平一作了战前动员,他举起红旗对大家说:我们这面红旗今天是在深夜里打出的,但它像火焰一样照亮了四周的黑暗。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红旗会在蓝天下高高飘扬!

随后,暴动队员悄悄摸到区政府门口,生擒了几个看门区丁,然后直扑宋千甫的住室。正在打麻将的宋千甫见势不妙,立刻向楼上逃窜,并指挥区丁堵住楼梯口向下射击。暴动队员打死了几个土豪掠绅后,终因枪支弹药不足停止了进攻。撤离时,李平一把写有宋千甫十大罪状和打倒宋千甫,反对苛捐杂税,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贴到了区公署大门前。

杨寨农民暴动,是全国农民暴动的一个缩影。这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斗争,彻底唤醒了长期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在中原大地首次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这场斗争犹如星星之火,在中州大地熊熊燃烧!

二、一座刘堂庙,半部新密革命史

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中央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中共早期领导人)派遣地下党员戴培源、肖人鹄、胡伦等,先后来到位于郑(州)荥(县)密(县)交界的刘堂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8月,在刘堂庙成立了密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一一刘堂农民协会。1925年9月李大钊在郑州地委农运领导人张丙戌的陪同下,到刘堂一带的荥阳县贾峪、鹿村、水磨、王庄、周沟等村和密县的柳沟、赵庄村考察,并于当年12月发表了著名的“土地与农民”一文,高度赞扬了密县、荥阳的农民运动。    

1925年冬,共产党员罗思危、霍运甫等在刘堂庙中秘密活动、发展党员,于1926年2月在刘堂庙宣布成立密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刘堂小组,张伯超(刘堂村人、小学教员)任组长。之后,地下共产党员张丙戌(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交通员、郑州市委组织部长)、贾守谦、李平一、曹留柱等先后在刘堂秘密建立中共郑、荥、密边境支部、中共河南省委直属郑荥密边境特支、中共刘堂区委、中共密县县委,党的组织和队伍不断壮大。党以刘堂为中心的革命活动,时间长达14年之久。   

1938年初,中共豫西特委(河南省委)书记刘子久,来到刘堂,恢复了党的组织,成立中共密县支部,后改为中共密县县委,书记尚寅宾(后为武宪洲),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月,省委书记刘子久在郑州南郊梅山建立中共郑荥密工作委员会,后又迁至密县岳村驼腰村陡沟,建立中共密县地委。自此以后,河南和郑州党的领导中心逐步撤离刘堂,转移至豫西山区。

 三、中共密县第一个党小组革命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随着岁月流逝,风雨剥蚀,前些年,刘堂庙殿宇坍塌、几近荒废。为了保护好革命旧址、历史文物,在各级组织的关心下,郑州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领导多方协调,郑州市新密市文物部门拨款90万元,从2016年秋到2017年6月,历时一年,对刘堂庙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和重修,恢复明清庙宇格局和硬山灰瓦顶建筑风格。2018年初,郑州市政府办公厅的领导又协调资金100万元,新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报告厅,配备了桌椅、空调、音响等设备,目前已装修完工,投入使用。  

 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在软件上下功夫,创办了革命历史陈列室、书画室,多方收集、挖掘、整理文史图书资料300余册(份)、书画作品40余幅,购置了陈列柜,制作了展板,不断丰富革命旧址的内涵。

 此外,我们还积极撰写文章,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讲述刘堂的革命历史,宣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利用春节、清明节、“五一”“五四”、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在刘堂庙革命旧址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

 随着刘堂庙革命旧址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从新密、荥阳、郑州等地慕名而来参观、考察、调研、举办纪念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6月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访来客数万余人次。刘堂庙革命旧址已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爱党爱国主义的红色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密县革命史》、《中共郑州党史》、《中共荥阳县党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