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名故事——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06-15 17:11:52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黄河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和发展擘画崭新的宏伟蓝图,并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理解毛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的重要战略意义。面对黄河这条母亲河,一代代国家领导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开国领袖毛主席,就留下很多精彩的黄河故事。



1936年2月,毛主席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诗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是指黄河。毛主席转战陕北时,专门去看过黄河,说道:“自古道,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是因为不能站在高处看黄河。站低了,只看见洪水,不见河流。”1948年3月,毛主席到达吴堡县川口,准备东渡黄河,他面对黄河,矗立良久,自言自语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亲自督促了治理淮河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工程,与此同时,他也把很大精力投放到治理黄河之上。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交界地区突降暴雨,导致淮北地区水灾严重,毛主席在关注淮河水灾的同时更加关注黄河水情。他深知如果黄河水泛滥,其水灾就远非淮河可比,人民将遭受更大的苦难。所以,他要求中央水利部门和黄河沿岸各省一定要密切监视黄河水情,及时把有关情况报到他那里。毛主席每天休息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黄河情况的报告。1952年10月,鉴于毛主席日夜操劳,中央政治局建议他休假以调养身体。但毛主席却决定利用休假时间考察黄河。这也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离京考察。10月25日,毛主席乘专列离开北京,开始了一周的考察黄河之旅。他先后来到济南、徐州、开封等地视察黄河,10月31日清晨,毛主席乘专列前往郑州,上午毛主席在罗瑞卿、滕代远和黄委会主任王化云陪同下来到郑州黄河南岸的岳山(俗称邙山),他健步登上小顶山,坐在土坎上远眺滔滔黄河,凝神良久,留下了视察黄河的经典照片,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毛主席在此次考察中,始终在思考如何化害为利,让黄河造福于人民的问题,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高度关心。这一号召,不仅展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个伟人治理黄河的气魄,而且展现了他作为人民领袖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这句话后来广泛流传,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当地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六十年代开始平整土地,兴修水利,造富于民。1970年引黄上山,1972年邙山提灌站建成通水,成为省会郑州群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1981年3月,郑州市将提灌站及周围景区定名为“郑州市黄河游览区”。

在位于景区卧虹桥东小顶山上,当地人民在毛主席视察黄河的山顶上立碑纪念,上题“毛主席视察黄河处”,这里风景优美,是览黄河、观日出的胜地。在小顶山东端有纪念毛主席而整修的“光荣洞”。这里原是当地农民刘忠贤家的窑洞,毛主席视察黄河经过此地时曾在窑洞内休息,并与刘忠贤促膝而谈,当地还流传一则趣闻,当时有个农妇认出了主席,就壮着胆子上前问:“毛主席,你来了,斯大林咋没来呀?”当时中苏关系如亲兄弟,家家悬挂有毛主席和斯大林的画像,所以农妇认为斯大林和毛泽东是在一起的。毛主席和众人听罢哈哈大笑,连忙握住刘大娘手说:“斯大林比我忙,路也远,这次没来,下次我和他一块儿来看您吧”。2004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11周年纪念日,景区在山顶建起了毛主席视察黄河的大型纪念铜像,铜像高3.8米。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来到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饱览黄河的磅礴气势,缅怀伟人的绝代风采。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