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将其列入地名普查工作中的一项专项内容加以落实。先后印发了相关文件,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规定了清理整改时限。历经疏理摸排、综合整治、规范管理等环节,采取发函督导整改、舆论引导自觉整改、联合执法强制整改等措施,对不规范地名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一是分类梳理,普查摸底。为使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市地名普查办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地名普查办按照“大、洋、怪、重”四类对辖区不规范地名进行摸底排查,查清不规范地名的来历、产生原因及整治难点。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要求组织人员、成员单位及街道(乡、镇)对辖区的不规范地名进行疏理,通过动员辖区居民举报、查资料、实地看等方式,摸清了“大、洋、怪、重”地名底数,将“威尼斯水城”等17个“洋地名”列入重点清理范围。
二是措施得力,综合整治。根据前期普查摸底的情况,市地名普查办找准切入点,抓住清理整治工作的关键,采取发函督促整改、宣传引导使用标准地名、联合成员单位综合执法等方法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整治。一是根据前期普查摸底情况,综合分析不规范地名形成的原因,将清理整治“洋地名”作为整个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切入点和难点、重点。二是给梳理排查出的17个重点“洋地名”开发使用单位发公函,督促开发使用单位使用标准地名。三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地名法规、标准和政策,引导街道(乡、镇)、社区和居民正确认识地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主动使用标准地名的自觉性。四是联合市政、规划、建设、房管、工商等部门,依法对使用不规范地名标识的单位进行执法,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在各级、各部门和全市地名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7个重点清理的“洋地名”已整改完成13个;不规范地名标准化处理522条,其中需标准化处理更名的254个不规范地名,已整改完成212个,部分整改26个,其余正在按照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程序运作。其中,列入清理整治重中之重的中原区“威尼斯水城”小区已清理整治完毕,该小区中168处使用非标准名称的标识全部进行了更换;金水区的“维也纳森林”小区、“好莱坞公寓”、高新区“西雅图小区”、“爱丁堡”等洋地名也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三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在开展地名普查和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中,郑州市建立了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和监管体系,为规范地名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提前介入,把好源头关口。积极与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协调沟通达成一致,在建设单位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前,需先到地名管理部门办理标准名称备案,无标准名称批复的单位不予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等手续,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备案关。二是规范管理,细化备案程序。在郑州地名网公示了居民住宅区和建筑物备案程序及所提供的资料,同时建立会议审验制度,对每个备案名称都要召集处务会进行集体讨论、联合把关后,再按照程序报上级批准,严防出现不规范地名。三是加强监管,完善不规范地名清理程序。针对不规范地名形成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清理。对已备案但未使用标准名称的开发单位采用发函督促、沟通协商的方式进行整改;对已备案但不使用标准名称且开发单位已无法寻找的不规范地名,采取征求居民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议进行风险评估等方式确定是否进行整改;对已备案但拒不使用标准名称的开发单位采用联合执法、对该公司的其余项目不予备案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以上体系的建立,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防止了产生不规范地名,对已有的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整治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