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佩滢) 7月7日上午,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李婉丽主持发布会并通报第二季度民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燕翀解读民政部印发的《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介绍近期养老服务领域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民政部公布的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行政区划工作领域的首部部门规章,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共二十条,重点规定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确定代码的主体、情形和规则。明确了部、省两级民政部门确定代码的职责,规定了省、地、县、乡四级代码编码规则和编码要求,确保代码本身科学、准确、规范,实现代码的有效供给。二是对代码公布作出制度性规定。明确了代码公开发布的载体、形式和频次等,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及时的代码数据。三是规范了代码信息管理。对代码信息的报送、归集、更新等作出规定,为代码应用和部门间、各领域数据共享打好基础。为了确保行政区划代码的稳定性,《办法》实施前已经确定的行政区划代码一般不做改变,实施后,原有的依法合规的行政区划代码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办法》的出台实施,将为代码确定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统一性和应用的有效性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燕翀在会上表示,行政区划代码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涉及户籍管理、公共服务、日常办事等诸多场景。如办理户籍、社保、医保、出生证明、婚姻登记,背后的信息系统都关联着行政区划代码,到银行办业务、在地图上查信息、网上购物、收寄快递,底层数据也都有行政区划代码,这些系统的运转关系到千家万户。下一步,民政部将按照《办法》规定,加强代码信息发布,在严格规范做好代码确定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和提供代码信息发布和各项查询功能;推动代码规范使用,协同相关部门加强代码的规范统一使用;指导省级民政部门加强乡级代码管理,推动各地规范确定代码,及时对外发布。
孙文灿介绍了近期民政部在养老服务领域安排部署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方面,强化养老服务安全管理,提升应急能力水平。民政部日前印发《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对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作出规范。《预案》主要明确了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对的总体要求、事件分类分级、应急管理体系、处置与救援、善后处置与调查评估、应急保障、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等事项。其中,在处置与救援中重点对民政部部级层面响应处置作出规定,同时体现对地方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的指导性。《预案》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对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中养老机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增进老年人福祉。民政部、商务部拟于7月至12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并于7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启动仪式,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在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中将重点采取五项具体措施:一是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如充分挖掘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内涵,依规举办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展销会等;二是深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如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各地优化补贴申领流程;三是加大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高品质生活需要,如支持各地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试住体验等活动,助力老年人更加便捷地了解养老服务;四是实施惠老助企政策,降低企业服务成本,如支持各地用好各渠道资金,实施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老年送餐服务补贴等惠民措施;五是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如支持各地引导养老服务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等方式灵活营销,鼓励打造定位服务中老年人的专属直播间。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民生兜底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截至5月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594.9元。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出台部门规章《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抽查审计的通知》,民政部办公厅联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实施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启动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比表彰活动,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发布《全国性社会组织评比表彰项目清单》;公布8起公益慈善领域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
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方面,出台《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部署开展“何方家国: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纵横”主题宣传活动;落实地名备案公告制度,全国备案公告地名17万余个;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各地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70余万条,推动1100余万条乡村地名和兴趣点规范标注上图。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全国有14个省份和2079个县将惠民殡葬政策覆盖到辖区所有户籍居民;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配套修订出台《婚姻登记工作规范》,自5月10日条例实施以来,截至6月底,全国共办理婚姻登记“全国通办”131166对;截至5月底,两项补贴已惠及1189.3万困难残疾人和1636.5万重度残疾人,累计受理“跨省通办”申请3293人,“全程网办”申请14.4万人;印发《救助管理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组织开展“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截至6月底,今年全国共救助各类临时遇困人员30.7万人次。
“一老一小”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印发《关于做好“银龄行动”结对帮扶有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推动开展2025—2026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养老服务师”新职业;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老年用品产品、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全国适老化产品总量达21.6万种;印发《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动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010.6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547.2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535.4元。
慈善事业促进方面,开展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近1.6万家,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3324家;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470单,信托财产合同规模95亿元;今年上半年福利彩票发行销售1071.98亿元、筹集公益金约3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