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福利院、医院“两院”社工联动 开启医疗康复新模式 ——小石头康复记
来源:中国社会报  发表时间:2024-05-07 15:02:54  

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儿童,绝大部分都是残疾或患病儿童,日常对医疗康复的需求频繁且集中。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不仅在院内设有医务科,为这些孩子提供日常医疗和康复服务,而且配备有专职社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服务,同时与市内多家医院建立了定点合作关系,不断创新探索福利机构孤弃、残疾儿童医疗康复的新模式。

小石头是一个先天脑性瘫痪儿童,来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已经11年了,先后接受院内集中养育、类家庭养育和院外家庭寄养,2021年结束寄养返回院内。经过整体评估,小石头在身体机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智力发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多种障碍。经过综合考量,院里决定将小石头送到定点合作的医院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

入院前,福利院里的主责社工首先与医院的医务社工取得了联系,详细介绍了小石头的身体状况及康复需求。为提高检查效率,医务社工为小石头开辟了绿色通道,妥善做好入院后的就诊安排。康复医师根据检查的结果和主责社工提供的资料信息,为小石头制订了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并配备了固定的训练人员。

在住院康复治疗期间,主责社工每周前往医院探访,向医院的主治医师和医务社工了解小石头的康复情况,并与小石头进行深入交流,鼓励他要听从医生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

小石头本人有强烈的康复意愿,非常想实现生活自理。社工告诉他,要想生活自理,首先要学会吃饭、穿衣、如厕等基本生活能力。在吃饭方面,起初小石头需要有人来喂,在社工的鼓励下,小石头开始自主进食。一开始总是洒得到处都是,不过慢慢地,小石头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后来自己可以用左手吃饭,甚至连穿衣服都可以独立完成,虽然速度比较慢,但对他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小石头比较喜欢听歌和故事,于是主责社工和医务社工帮他链接到一个“天猫精灵”。后来,他迷上了听评书。主责社工找来了很多故事绘本讲给他听,教他背古诗,日积月累下来,现在已经能背出几十首古诗。有人来了,还会拿出绘本给别人讲故事,听到别人的赞美,小石头更愿意讲话了,语言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了病房里的小明星。

有时候,小石头也会心情不好,甚至乱发脾气,不配合治疗,主责社工和医务社工就会对他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了解他情绪低落的原因,帮助他排解不良情绪。天气合适的时候,社工还会推着他到户外转转,看看外面的风景,认识周围的人和物。这一直也是小石头非常期盼的一件事。

主责社工还联动医务社工开展了“爱心病区”志愿服务活动,链接社会资源,邀请爱心人士带着孩子到病房里与小石头一起玩耍,借助志愿者的力量进行爱心陪伴。其他病房的小朋友也会来看望小石头,为他带来好吃的、好玩儿的,陪他一起说说笑笑,还给他庆祝生日。

经过两年多的康复治疗,小石头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智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性格活泼开朗,见到陌生人也不再拘束;能背40多首古诗,对着绘本会给别人讲故事,也能说出一些较为复杂的语句了;喜欢听评书,崇拜小说中的大英雄。经过评估,主治医师和两院社工认为可以将孩子送回儿童福利院生活,由康复治疗转为教育和康复同时进行。

小石头的康复案例只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众多孤弃、残疾儿童中的一例。近年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创立“2+N”医疗服务模式,以福利机构的主责社工和医院的医务社工为主导,在患儿来院就诊前,对患儿基本情况进行沟通,联络对接各部门、各门诊科室,依托“明天计划”项目,保障患儿就诊、结算的绿色通道。患儿来院后,通过多种方式,统筹院内外多种资源,实现患儿住院前、住院中、住院后的全程服务。此外,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还与定点医院协调,积极打造公益空间,专为福利机构儿童设立“爱心病房”,配置擅长儿童领域的医务社工,根据儿童的需要及时开展小组活动或个案介入,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心理疏导及成长支持。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