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举行“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中国社会报  发表时间:2024-10-22 09:54:34  

本报讯  (记者  张雨点)  10月21日上午,民政部举行“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五年来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王晓东,老龄工作司副司长廖明,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儿童福利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赵泳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李婉丽主持会议。

区划地名管理方面,王晓东介绍,五年来,区划地名工作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提升。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四梁八柱。《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深入实施,区划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地名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制度、规范文件制定颁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初步构建了地名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类负责”的新体制,区划地名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三是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不断提升。推进特大镇改市模式创新。重点区域、重要领域行政区划设置稳慎开展。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指导地方制定出台地名规划。四是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探索推动行政区划智库和学科体系建设。组织完成6.2万公里省界、41万公里县界联合检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开通上线,区划地名信息数据共享运用持续拓展。播出《中国地名大会》系列节目,让区划地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呈现新气象、延展新场景。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5万块,安装楼门牌1450万块,推动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上图。目前,各地发动群众自主上图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日新增数据量超过1万条;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活动3.3万场次,惠及群众8000余万人次;3万多条乡村老地名被纳入保护名录。

老龄工作方面,廖明介绍,五年来,我国老龄政策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各项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稳步推进;老年健康支撑和服务保障供给持续强化,老年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医养结合深入推进。高龄津贴制度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全覆盖。老年人社会参与更加积极,“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截至2024年7月底,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余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老年人法律服务不断优化、优待政策不断完善,打击整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稳步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有效解决;银发经济加快发展,老年用品日益丰富;“敬老月”等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广泛开展,孝亲敬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了老龄工作体制。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老龄工作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龄办均设在省级民政部门,省级民政部门均成立了老龄工作处室承担相应职能。市、县老龄工作体制改革正在加紧推进中。

养老服务方面,李永新介绍,五年来,民政部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推动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多元供给体系不断优化、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印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文件,首次明确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政策文件,首次在国家层面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予以部署。联合印发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专项政策文件,首次针对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出整体性解决方案。联合印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政策文件,首次对破解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难题作出系统部署。发布实施养老服务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和首个老年人能力评估国家标准。“十四五”时期,组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已支持184个项目地区建设34.7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64.7万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动各地在县区层面建成413个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力度。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万个。出台养老机构管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重大事故隐患判定、预收费管理等系列监管政策。组织实施养老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等专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床位数量分别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90.1%、37.4%。

儿童福利方面,赵泳介绍,五年来,民政部切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儿童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有14.1万名孤儿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儿童福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制定《收养评估办法(试行)》,推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出台关于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提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儿童福利服务对象从传统的孤儿、弃婴,逐步拓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自闭症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儿童福利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保生活、保安全,逐步拓展到残疾康复、社会融入、精神素养培养、心理健康关爱、家庭监护指导等多个方面。开展“润心伴成长”等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推进地市级以上儿童福利机构全面提升儿童养育、康复、教育、医疗、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41.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484.1元,在各类困难群体保障标准中居前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