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名故事——上街红色故事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10-29 16:19:48

红色小道位于上街区峡窝镇南部五云山康养片区,是依托南部山区“阻击战、鏊子岗、古寨墙”等红色资源,结合党性教育与互动实践需求,打造的一处“有记忆、有温度、有活力”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目前,五云山红色小道已初步打造完成,全长约4公里,主要设置了“入口形象展示区、五云山阻击战讲述、沿线红色信仰教学区、鏊子岗观景台、红色小道体验终点等模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五云山阻击战”就发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革命先烈也同样在这里为我们留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种。

现在的五云山,是当年皮定均司令员(1914—1976)战斗过的地方,这里也流传这许多关于皮司令的故事。皮司令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4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团转战于太行抗日前线,取得了节节胜利。1944年,日军集结重兵,开始向正面战场河南进攻,皮定均组织豫西游击支队,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豫西支队开赴中原军区,他带领部队粉碎了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掩护全军区向西突围光荣任务。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亲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指挥军事演习,因直升飞机失事以身殉职,终年62岁。

“五云山阻击战”。1944年夏,日军盘踞在汜水城。伪自卫团长方子美是汜水县日军的忠实走狗,他的地方团队和日军相互勾结,残酷地奴役和压榨着当地人民。地下党员陈翔九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组织一支有四五十人的自卫队,活动在五云山一带。皮定均司令员率领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将这支部队改编为汜水县抗日独立大队。这支队伍经常配合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参加战斗,其中一次较大战役就是“五云山阻击战”。1944年底,我八路军主力西进至巩义、偃师一带执行任务。根据地只留下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汜水县城的日伪军得到消息,勾结盘踞在荥阳庙子皇姑寨的顽匪岳德功部,妄图南北夹击,一举吃掉根据地留下的抗日队伍。党组织得知情报后,立即组织青年干部帮助群众转移,并派出一分队严密监视皇姑寨岳德功部动向,同时抗日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固守五云山,防止敌人南犯。1945年1月的一天凌晨,日军中岛部纠合方子美部约500人偷袭五云山,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抗日独立大队早已织好了包围圈。当日伪军进入包围圈后,我军排枪齐发,雷石滚木横飞。直至天黑,日伪军发起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仓皇逃窜。此役,我阻击战士无一伤亡。当主力部队得知消息回师增援时,战斗已胜利结束。皮定均司令员为此向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颁发了嘉奖令。

“傲子岗”。位于上街区峡窝镇东林子村。现仍保留有五云山傲子岗抗战指挥部旧址。指挥部建于上世纪初,均保存完好。

1944年秋,皮定均部在五云山区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王和卿被任命为荥汜抗日县政府第二抗日区政府区长。由于其家位于东林子傲子岗,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进退方便,就把区党部设在他自己家里。指挥部接受当时设在荥阳刘河小寨的八路军驻地指挥部领导,负责指导本片区约5个区干队100多人的抗日游击战。皮定均司令当时经常到这里检查指导工作,这个地区的军民也多次给日本鬼子和土匪以沉重打击。据说王和卿战斗勇猛,是当时鬼子和匪团的“眼中钉”,后在其巩义岳父家时,被叛徒出卖,牺牲于开封,当时刚刚四十岁。

“寨墙”。寨墙被老一辈的人称为“猪(朱)打圈”,因其始建于明朝朱姓皇帝,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入侵。五云山寨墙分为里寨和外寨。李自成在此防御时曾复修了里寨,全长1375米,高10米、宽8米,寨墙上部每隔20米筑一寨垛,外边有射击孔,里面有隐蔽洞。全寨分别在东、西、南门和寨墙上建有4个炮台和4个石窑,石窑用来存放弹药物资。后来,随着农民起义队伍不断壮大,里寨已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士兵,于是又用18天时间在里寨的东北方修建了1456米长的外寨。那么后来,寨墙也被用作游击队战斗的隐蔽场所,发挥着易守难攻的作用。

如今的五云山,虽然早已远离了战火硝烟,但英雄的故事却代代相传!今天,我们讲起五云山阻击战的故事很容易,但当时确是艰难危险的环境,党员群众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革命先烈就是凭着坚定的信仰坚持下来,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也凭借这强大的红色基因,走到了今天。

峡窝镇南部五云山区位于浅山丘陵地带,原有东林子、西林子、营坡顶、老寨河、杨家沟五个自然村,其中4个是省级贫困村,一个为市级贫困村。这里山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过着“吃水靠担,农活靠肩,下雨靠蹿(土窑洞易塌方)”的落后生活方式。尽管年年扶贫,但没有脱贫。信息闭塞,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增收难、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山区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南部山区农民祖祖辈辈贫穷的境况,成为了所有关注和支持峡窝镇南部山区人们的共同心愿。

2006年,上街区委、区政府大胆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南部山区5个贫困村实施整体搬迁扶贫开发,彻底解决了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与发展旅游产业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2012年9月底,已完成了南部山区5个村的整体搬迁,群众全部入住五云中心社区。搬迁后,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低矮的窑洞到宽敞明亮的安置小区;从老无所养到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从靠天吃饭到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从吃糠咽菜到买轿车去旅游做投资,昔日的贫苦农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城市新生活,让大人小孩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百姓得实惠,经济上台阶,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五云山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